洪观新闻·南昌晚报记者 汪晶晶 文/图 近日,记者从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,今年5月,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16次鸟类调查,其中水鸟调查8次,林鸟调查8次。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0种。从鸟类类型占比来看,冬候鸟有17种,占比17%;留鸟35种,占比35%;夏候鸟36种,占比36%;旅鸟12种,占比12%。
从数量上看,依据5月记录数据,保护区内数量排名前五的鸟类依次为灰翅浮鸥、白头鹎、凤头、珠颈斑鸠和白鹭。从各监测点的出现频次统计结果来看,保护区内数量最多的5种鸟类分别为灰翅浮鸥、白头鹎、凤头、珠颈斑鸠、白鹭。灰翅浮鸥以28次的出现次数位居榜首,斑嘴鸭出现26次紧随其后,白鹭出现23次,凤头和苍鹭均出现17次。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,分别为白鹤、东方白鹳、麋鹿;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,分别为白琵鹭、鸿雁、白尾鹞、画眉、赤腹鹰、红脚隼、游隼、棉凫、水雉、小鸦鹃。尤为惊喜的是,期间工作人员记录到了新鸟种——堪察加柳莺。目前大多数夏候鸟已进入繁殖期,部分雏鸟开始离巢活动。总体来看,冬候鸟数量持续减少,旅鸟过境也接近尾声,夏候鸟种群显著增长,幼鸟数量明显增多。